【我与共和国同成长】纪宗安:诲人不倦 坚定从容 ——纪宗安讲述无悔人生
发布人:萧亮亮  发布时间:2019-09-17   浏览次数:1119

【风雨七十载    我与共和国同成长】


有一群人

与共和国同成长

与暨南园共命运

他们当中

有诲人不倦的教师

有立志报国的归侨

有勤勉敬业的工人

……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暨南人

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与见证者

他们的命运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平凡人”成就“非凡事”

“小故事”展现“大时代”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我们特别推出

风雨七十载   我与共和国同成长

口述历史访谈栏目

一起走近共和国的同龄人

倾听他们讲述光阴的故事



诲人不倦  坚定从容 ——纪宗安讲述无悔人生


人物简介

纪宗安1949年7月生于安庆,安徽寿县人,中共党员。暨南大学原副校长,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师从中外关系史专家朱杰勤教授,从事中外关系史方向的教学科研30余年,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代表作《西辽史论—耶律大石研究》;《9世纪以前的中亚北部与中西交通》。1995年曾被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先进女职工称号。曾任广东省第八届政协委员、广东省社科联兼职副主席、中国史学会第六--九届理事会理事、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历史学会委员、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副会长等。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和从容”这句话放在纪宗安身上,最为恰当。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纪宗安与国家一起同呼吸、共命运。这些经历赋予了她内心的富足和坚定,造就了她从容坚韧的品格。


以国为先  自强不息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课堂,纪宗安亦如此。她的父亲作为最后一批庚款留学生中的一员,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原本眼科专业的纪父,因国家需要毅然改学医学管理。1949年新中国成立,周恩来总理向海外留学生发出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的号召。尽管当时台湾当局对留学生回国有诸多阻挠,但纪父依旧克服重重障碍,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投身国家建设。


由此,“以国为先,自强不息”的良好家风逐渐成为纪家的精神内核。时至今日,老一辈的民族大义与家国情怀依然深深感染着纪宗安。她坚信,无论身处何地,只要心怀祖国,努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能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恩挫折  乐在其中


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纪宗安15岁以前的人生经历,用她自己的话讲是“生在红旗下,长在红旗下,一帆风顺,非常幸福!”转折出现在1966年。这一年,文化大革命爆发,纪宗安的家庭成为被革命的对象。但她并未消沉,而是顺势而行,积极应对。


1968年,响应毛主席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纪宗安先后辗转于汉中农村、陕北黄陵第四军医大学(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五七干校以及山丹军马场等地。在马场一待就是8年。期间,她从事过不同的工作——加工厂榨油工、服务部售货员、加工厂会计、中学教师。其中,对纪宗安影响最大、受益最深的是担任马场子弟学校的语文教师兼初高中的班主任。一开始学生们非常调皮捣蛋,但她以劳动拉近与学生们的距离,用严格和关爱和他们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时至今日,师生之间依然保持联系。而这段教学相长的经历,也为她日后参加高考奠定了基础。


1991年纪宗安重返山丹军马场留影


1991年在三场中学门前与以前教过的学生合影


采访期间,她坦言:“我虽受到文革的冲击,但却让我丢掉了身上原有高高在上的骄娇二气,让我受锻炼,增强适应能力。尤其是在马场的经历,不仅与淳朴善良的牧工结下深厚友谊,也积累了许多宝贵工作经验。这当中肯定有辛苦,但更多的是珍惜和感恩。”


后来,纪宗安与学生分享人生经历时,总会提到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一生走过的路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如果一个人一辈子注定不会一帆风顺,那么遇挫折、受磨难一定要在他年轻的时候。这样,挫折就会是他的财富,锻炼他,磨练他,使他今后知好歹,懂珍惜。


勤勉好学  废寝忘食


1977年,恢复高考。这对当时被终止正常教育的学生来说,是件梦寐以求的事情。因此,他们格外好学,格外努力。纪宗安就是其中的一员。备考期间,她正担任中学班主任,白天有教学任务,下晚自习以后才有时间复习,一般点着煤油灯复习到凌晨两三点,睡两三个小时,早晨六点多又要带学生出早操,周而复始。


  

尽管备考时间不长,但勤勉刻苦的纪宗安还是以张掖地区文科第二名的成绩,如愿被录取到第一志愿学校——兰州大学。谈到为什么选择历史这个专业,纪宗安说道:“原本心仪的专业是医学,毕竟出身于医学世家。但是当时高考有许多限定,综合考量最终选择了历史。”


入学后,纪宗安选择研究中亚史。起初,不懂波斯文的她,既缺乏文献基础,又受语言条件限制。但她并没有放弃,“77级、78级的学子,被迫中断学习12年,能重返校园真是梦寐以求!那时候的我们,对知识的渴望用‘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据纪宗安回忆,那时她经常用3个坐垫分别在教室、图书馆、阅览室占座学习;礼拜天,当别的学生去看电影,她就去古籍书店买书,到教室学习,不愿意浪费一点点时间。四年后,全班只有她所有课程都在90分以上。



本科毕业后考研,面临研究方向选择。当时,国内的敦煌学研究远远落后于日本,兰州大学决心要把敦煌学发展起来。因此,在选拔人才方面希望找到“能坐得住冷板凳的人”,品学兼优的纪宗安成为最佳人选。


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珍惜机会,勤勉好学,是纪宗安对待知识的态度,也是时至今日仍然伴随左右的习惯。信仰催人奋进,初心凝聚力量。多年来,她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的人生信条,令人钦佩


扎根岭南  奉献暨大


早在1966年纪宗安就来过广州。这里的城市建设、社会风气令她印象深刻。她说道:“当时全国物资匮乏,但是海珠广场最早的广交会令人大开眼界。文革时期,不同于其他城市的混乱,广州的城市秩序和文明程度相对较高,给人一种混乱里的有序感,包括城市的整洁,市民的卫生习惯、素养、公德等等。”


1985年,即将入职西北大学的纪宗安意外收到了暨南大学的博士录取通知书,成为了暨南大学朱杰勤教授的博士,也是暨大招收的第一位女博士,主攻中外关系史方向。博士毕业时,纪宗安面临着四个就业地点的选择:北京、西安、成都和广州。“三十多年过来了,证明我们的选择没错。”纪宗安满意地笑着说,“因为广州包容、开放的人文气息,毗邻港澳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独有的岭南文化都深深吸引着我们。”

纪宗安在博导朱杰勤先生家中上课


1988年纪宗安博士论文答辩现场


纪宗安不仅见证了广州城市变迁,也见证了暨大的建设发展。她历任暨南大学历史系副主任、主任,文学院副院长、党委统战部部长、教务处处长兼高教研究中心主任、暨南大学副校长等职务。退休后,依然关心学校的建设发展,接受返聘并继续从事科学研究。


纪宗安的人生中充满着时代的偶然与必然。在历史的洪流下,她凭借一股勤奋学习、坚忍不拔的劲头,牢牢抓住每一个机会,完善自我,最终成就了今日外表和蔼谦逊、内心坚定从容的纪宗安。


高校发展  重在育人














 

“暨大最根本的任务是教书育人。”纪宗安在访谈中指出,“科研固然重要,但最终是要回馈到人才培养上,要让科研为人才培养服务、为社会服务。目前,我校在校生中有一半是港澳生,在对外开放交流方面较其他高校有优势。在国家‘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背景下,我们要进一步强化‘侨校’意识,抓住发展机遇,做好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培养质量,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输送‘德才兼备’的接班人,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


目前,作为教学督导的纪宗安经常旁听青年教师的课,并给予关心指导。她指出,“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职业,就如同热爱自己的专业一般,而非仅仅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你们今天进了兰州大学历史系,你们就应该知道自己嫁给历史了’,这是我上大学时系主任跟我们讲的第一句话,字字真切,言犹在耳”。


纪宗安培养的第一位硕士研究生

现为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历史系副主任


在教学方面,她提到,我校青年教师中不乏有留学经验者,他们受到国外不同教育方式的浸染,在教学模式上有所革新。而老教师则教学经验丰富,知识面广。两者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其次,课堂教学设计要坚持“以生为本”。暨大有内招和外招两种类型的学生,他们的教育背景不同,在同一课堂确实会遇到一些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定培养方案、分流教学、及时调整教学方案等方式解决。再者,教师在课堂之外应该多关心学生。


内心坚定  满怀期许


我这一生,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导师教育都至关重要,我之所以能走到今天,是时代和社会给我做出的选择。现在的我非常有幸福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有时间看书、给图书馆及社区送书、有时候还会追剧到凌晨。同时,我也经常觉得时间不够用。因为目前,国家把‘一带一路’提到战略高度,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学校也挂牌成立了相关研究院,但很多人对它的历史渊源和内涵不太了解,作为专门研究者,我们有责任去讲解,任重道远。”


1996年纪宗安拜访季羡林先生


谈及国家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变迁以及学校的建设发展,纪宗安眼里闪烁着光芒:“我是共和国同龄人,这七十年我目睹了中国的成长,经历它发展的成功和挫折,改革开放后它的突飞猛进是有目共睹的。我们也是受益者,暨南大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是政府关注的侨校,改革开放后它的跃进是猛然的,‘侨校+名校’的发展定位很准确。”


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纪宗安充满希望。她指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经济发展跟国际大势规律是一致的,包括“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国内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交往的需要。作为共和国公民,我们要有信心。国家发展到今天,在前进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困难,但是我们要坚信,只要坚定不移地跟随党的领导,国家的总体发展态势会向好。


风雨七十载,作为共和国同龄人的纪宗安跟随着时代的步伐,历经打磨,愈加熠熠生辉。秉承良好家风,凡事以国为先、感恩知遇、不畏挫折、勤勉好学的纪宗安用她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坚韧、从容的共和国同龄人形象!




【我与共和国同成长】栏目往期文章:

►《敬业乐群 爱生如子》

► 《国之所需 吾辈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