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七十载 我与共和国同成长】
有一群人
与共和国同成长
与暨南园共命运
他们当中
有诲人不倦的教师
有立志报国的归侨
有勤勉敬业的工人
……
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暨南人
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与见证者
他们的命运是时代变迁的缩影
“平凡人”成就“非凡事”
“小故事”展现“大时代”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我们特别推出
【风雨七十载 我与共和国同成长】
口述历史访谈栏目
一起走近共和国的同龄人
倾听他们讲述光阴的故事
我和我的祖国
人物简介
高雄飞:1949年出生于吉林省梨树县,中共党员,暨南大学原宣传部部长、社会科学部主任。
共和国七十载沧桑巨变,牵动无数人的命运起伏。1949年出生的高雄飞,在历史风云的拨弄下几经辗转,终于凭借知识和教育成功“逆袭”,赶上了改革的快车。扎根暨大后,他又开始默默耕耘,孕育桃李,见证着新时代中国的成长。
1949年,高雄飞出生在吉林长春,一座被战火席卷的城市。对于懵懂稚子的高雄飞来说,粮食的味道才是童年最深刻的记忆。每天吃到嘴里的发霉玉米面糊糊时至今日仍让他记忆犹新。后来,这也成为鞭策他砥砺前行,为国奉献的强大精神动力。
蒸蒸日上的大建设
1956年,“一五计划”进入高潮,全国都投入到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大建设中。读小学三年级的高雄飞随父亲迁至洛阳轴承厂,开始了一段既愉悦又火热的全新生活。高雄飞用“蒸蒸日上”这个词来形容。
“那是计划经济的鼎盛时期,全国各地都有人被调集到洛阳参与建设,洛阳成了一个“移民城市”。当时几乎听不到本地方言,有东北话、上海话、广东话,最后融合为大家都能听懂的“企业话”。为了服务工业建设,一批服务业也在周边兴盛起来。那是一个计划经济的时代,一声令下,广东和上海搬迁了一批服务业单位到洛阳,建起了理发店、浴池、饭馆、商店等便民设施,当年的‘广州市场’和‘上海市场’保留至今。”父辈们挥洒汗水、满怀期望与热情为新生的中国夯实发展之基,孩子们也愉悦地享受着建设者的“福利”:“当时几个大型工厂会打破日历限制,实行计划轮休,以减缓生活区的服务压力。每天晚上都会有一个工厂轮流在用毛竹和草皮搭起来的职工食堂里放电影。我们当时学习没任何压力,每天掰着手指头数哪个厂在放电影。整个生活都是快乐、轻松的,整个氛围都是蒸蒸日上的。”高雄飞又笑着重复道,“对,蒸蒸日上!”
高雄飞当年购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影集
1958年的高雄飞
少年立志
1960年,刚上初中的高雄飞进入迅速生长、胃口极好的青春期。他和同学们敏锐地发现:食堂的饭不够了!从一开始每人两个小馒头,到每人一碗稀粥野菜,后来粥里注水太严重甚至能照见人影。
高雄飞回忆道,“为了能让更多师生吃得上饭,当时体育课通通停了,操场也划成一条条道用来种菜。”一碗清可见底的稀粥是少年高雄飞最无奈的选择,也是60年代新中国最惨痛的一段往事。然而,正因为经历了这段艰苦岁月,让少年高雄飞深刻体会到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相联,唯有自身奋发图强,积极投身祖国建设,才能改变祖国落后的面貌。
迟来的通知书
1966年7月,高三的高雄飞预想中的高考没有到来,因为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农村有广阔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伴随着亲人的送别声、高昂的口号声,1968年,高雄飞和同学们一起,被卷入上山下乡的浪潮当中。此后的十年,他做过煤矿工人、代课教师。
1976年9月,他从山沟沟转进了洛阳轴承厂,成为大型国有企业的工人。用当时的话说,“穿着工厂工作服走在大街上别人都要多看你几眼,很神气的”。
1970年高雄飞在河南洛阳地区梨园煤矿革委会政工组以工代干
1976年10月,高雄飞穿着“神气”的工作服出板报,写诗歌。听说12月要高考时,这位“老三届”的心突然就乱了起来,“我是66届高中毕业生,完整的老三届,我们领导说锻炼几个月,以后可以做宣传工作。我说要去高考,厂长都不以为然。我说没进过考场总是心不甘。他说行啊,那你就去试试吧,试完回来该干啥干啥,好好干……”1977年冬天,在没有任何复习资料而且准备时间极短的情况下,凭借回忆整理复习笔记的高雄飞大步流星走进了考场。这一年的高考是唯一一次冬季举行的高考,也是竞争最激烈的一次。一张薄薄的录取通知书,承载着一代人沉甸甸的梦想与希望。
大学开学一个月后,高雄飞的通知书才姗姗来迟。原来是一批大龄考生因为年龄问题被挡在大学门外。后经教育部协商,决定从这批学生中“优中择优”,录取到大学的师资班,补充“青黄不接”的师资队伍。高雄飞所在的河南省规定:年龄超过25岁者,提高100分录取。高雄飞凭借优异成绩终于成为一名大学生,就读于河南开封师范学院(今河南大学)政教系。十年的青春与守候,终于换来涅磐重生。机会,永远为有准备的人而留。
高雄飞高考准考证
改革初印象
对于高雄飞而言,做一名学者是其毕生的追求。大学毕业后,他被派遣至洛阳师范学院,成为了一名教师,后任教务处副处长、校办主任等。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暨大结缘,从此便扎根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广州。
高雄飞谈起初到广州的感受时说道,“广州经济的活力让我印象最深刻!邓小平同志在南方一路走一路讲,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整个南方生机盎然。”到了学校以后感触更深,“这里的人们更加注重实用主义、务实,刚来时我的学历、阅历都很不起眼,后来依然得到了学生和同事们的认可。”
而作为一名思政教育专业教师,高雄飞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变化也有自己的思考。“市场化改革,这直接激发了人们创造物质财富的积极性,市场竞争调动了人们每个细胞、每条神经的积极性,而我们过去只是单靠理想主义的观念来建设。这样的改革使思想领域更加百花齐放;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也因此引起强烈变化;政府机构、运作模式也在改变。当然,目前也存在不足。问题在于创造物质财富的机制找到了,但是提升人们精神观念的机制和方法仍需探索。”
潜心教学 师生情深
说起在暨大教学的经历,高老师十分谦虚。“我只能说我这么多年来上课没有懈怠,个人水平也没有多高,只是自己亲身体验过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讲了一些边边角角的东西,但我在教学中也加入了我个人的经历和感受,让这门课对他们来说不是浪费时间。”据许多研究生回忆,这是他们在暨南大学读书几年收获最大的课程之一。
多年来讲台上的勤恳耕耘,让他收获了一批铁杆粉丝。早在20年前,许多硕士班的学生聚会,必请高雄飞;学生公司创业,特意请他为公司命名;七十岁生日,同学们特地从全国各地赶来为他祝寿。而最让他感动的是,一次意外摔伤久治不愈,四方投医,偶然遇到一位医生,竟是暨大的博士毕业生,当年常常慕名到高老师课上旁听。见到高老师后主动要求到他家中为其换药。高雄飞动情地说,“当时我家住校内,七楼,没有电梯,这位学生每次都从远在海珠区的医院赶来,爬到七楼为我换药,一连十几天,奇方见奇效,我真的非常感动!”
学生的认可源自平时的用心。高雄飞的学生不仅有境外生、境内生,还涵盖了本、硕、博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在讲授思政课时融入了自己的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情况不一样。对于本科生,就是基础知识传授。我编过一本书,《当代中国概论》,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的知识,向学生介绍国内基本情况。硕士生,我们设计了一整套课程体系,开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以及“马克思哲学原著选读”两门课程。同事们觉得原著选读很艰涩,理论与实践这门课没有对生活深入的观察与思考,讲好也是很难的。研究生本身基础比较好,注意引导和发掘,得到境内研究生的认可。我们针对境外研究生开发了《中国现代问题研究》课程,在分析现代化进程的过程中融入思想教育,因材施教、分类教学。”他感慨:“做个好教书匠不容易。科学遵循逻辑规律,讲课要遵循认知规律。教师授课的最高境界是‘学者不以其浅,百姓不以其深’,难啊!”
风雨七十载,成就了如今繁荣强大的共和国。而她的大国崛起之路从未停歇。高雄飞老师见证着祖国的成长和发展,也盼望着着祖国的富强与辉煌。对于国家,他说:“祖国是我世世代代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我们爱得深切。希望国家能早日解决国内发展的均衡问题,解决中西部之间、城市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在创造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关注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暨大,他祝福道:“愿我们学校保持侨校特色,为国家建设培养更多人才”。对于青年教师和学生,他勉励道:“坚持吧,在人生最紧要的关头咬紧牙关,坚持走下去!”
【我与共和国同成长】栏目往期文章:
►《敬业乐群 爱生如子》
► 《国之所需 吾辈所向》
► 《诲人不倦 坚定从容》